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26日電)福衛七號升空一個月後,近日完成各項檢測,並開始進行軌道部署,太空中心今天指出,評估在升空後起算19個月,完成6枚衛星的星系部署。

福衛七號於台灣時間今年6月25日發射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今天表示,歷經3週的衛星次系統功能檢查,包含太陽能板展開與功能檢查、姿態元件的功能檢查與參數設定、噴射推進次系統的開機檢查、熱控次系統檢測與通訊次系統檢測,以及為期一週的酬載儀器開機健檢,確認福衛七號的6枚衛星功能都正常,至此發射後的第一階段工作暫告一段落。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technews.tw/2019/11/14/spacex-starlink-satellite-brightness/ 低軌道 Starlink 衛星群能提供高速網路服務,但嚴重光害將隨之而來 今年 5 月,SpaceX 發射了第一批 Starlink 衛星,有人拍下了 60 顆明亮衛星一字排開劃過夜空的畫面,就像一排發光的螞蟻。 這些亮到肉眼可見的衛星,對天文學家來說完全不是值得稱讚的事,一來將嚴重干擾科學觀測,二來衛星光害將害業餘觀星者更難發現天然恆星發出的微弱光芒。 Starlink 衛星群是 SpaceX 一項野心勃勃的計畫,旨在利用放在低地軌道(約離地表約 500 公里)上的大量衛星提供全球高速網路服務,這與過去的通訊衛星所使用之方法不同,以往是將單顆衛星放在更高的地球同步軌道(Geosynchronous orbit,縮寫 GSO,距離地表約 36,000 公里)上,它們保持在赤道上方明顯固定的位置。 放在地球同步軌道的衛星需要地面天線來接收訊號,而放在低地軌道的衛星將不需要這些龐大的接收設備,但後者波束覆蓋範圍小,所以為了實現全球高速網路服務,需要以量取勝。 對此,SpaceX 展開了野心勃勃的 Starlink 衛星計畫,預計到 2020 年中要發射 12,000 顆衛星至低地軌道。12,000 顆衛星是什麼概念?比較:目前地球軌道上約有 18,000 個人造物體,其中正在運行的衛星僅約 2,000 顆,SpaceX 此舉有如派出衛星兵團在天空駐紮,只要你站在正確位置抬頭,就能看見 Starlink 衛星──這也是天文學家最擔心的地方。 今年 5 月,SpaceX 發射了第一批 Starlink 衛星,昨日又發射了第二批 Starlink 衛星,雖然 SpaceX 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向天文學家們保證,一旦衛星到達預定軌道點就不會影響地面望遠鏡觀測,然而當第一批 Starlink 衛星抵達最終軌道後,天文學家定睛一看:傻眼,這些衛星亮到無需望遠鏡也能用肉眼看見。 等到明年上萬顆 Starlink 衛星高掛夜空,天文學家指出,屆時就不是偶爾的光害干擾,而是長期的光污染,無以數計的衛星將清晰可見,尤其是黎明前和日落後幾個小時、兩極地區和夏季夜晚,對天文學家和觀星者來說將是場災難。 舉例,位於智利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帶有 8.4 公尺主鏡,每 3 天就會拍攝全天空一次,然而等明年 Starlink 衛星星系分布完成,Starlink 衛星將會入鏡望遠鏡拍攝的許多圖像,如果是長曝照片,還會看到照片中出現數 10 個衛星的光條紋。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日電)繼「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順利發射升空後,台美合作的衛星計畫「福衛七號」也將在今年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今天表示,一月底將確認發射日期,最快於農曆年後展開運送作業。

2010年台美雙方簽署技術合作協定,由科技部所屬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NSPO)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共同執行,主要目標是建置操作型氣象觀測星系,「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將延續「福衛三號」任務。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衛七號並非獨自踏上旅程,包括福衛七號6枚衛星在內,此次獵鷹重型火箭執行的STP-2任務總共運送24顆衛星上太空。(圖:太空中心NSPO臉書)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美合作的福衛七號衛星將於台灣時間6月25日中午發射升空,但什麼是掩星技術?為何要花19個月才能提供資料?國家實驗研究院也整理了相關問題,這裡一次解答!1、福衛七號是用掩星技術增進氣象預報準確度,何謂掩星技術?全球定位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訊號經過大氣層時,會因為穿透不同溫度、壓力或濕度的空氣層,而產生轉向、變慢、減弱等現象。只要分析福衛三號和七號接收到的訊號特性,就能反過來推出地球上空的溫度、氣壓、濕度或電子密度等數據。掩星技術示意圖。(國研院提供)2、福衛二號及五號是遙測衛星,福衛三號及七號是氣象衛星,其任務差異為何?為何福衛二號、五號只要一顆,福衛三號、七號卻要六顆?福衛二號、五號是光學遙測衛星,可以對地表進行取像,福衛三號、七號則是透過掩星技術得到大氣資料,提供氣象預報使用。過去高性能遙測衛星價格昂貴,而且除了部分國防或是災害對影像資料有即時性需求外,許多取像對時間的要求並不急迫,因此一顆衛星足以滿足任務需要。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遙測衛星的價格逐漸下降,所以有許多商業衛星遙測公司提出大規模衛星星系部署的計畫,未來遙測衛星可以對同一地區每日多次再訪,也開啟了新型態的衛星影像應用。未來台灣遙測衛星也將會採取多顆星系部署的方向來發展。至於氣象衛星,顆數越多,所獲取的全球大氣資料就越多、越均勻,有助於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然而衛星計畫需考量預算、研製時程、資料數、資料均勻度以及衛星星系部署時程等,經由擇優分析,最後選擇6顆作為福衛七號星系的衛星數。福衛七號掩星點示意圖。(國研院提供)3、為何福衛五號在加州發射、福衛七號卻在佛州發射?福衛五號是太陽同步軌道的遙測衛星,軌道傾角是98.28度。由美國西岸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南偏西發射,可以達到98.28度的軌道傾角,而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會落入海中,不會危及空軍基地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福衛七號的軌道傾角是24度,搭配GPS和GLONASS可蒐集南北緯50度內的掩星資料。由美國東岸佛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向東偏南發射,可以達到24度的軌道傾角,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將落入海中,不會危及附近居民人身安全。福衛五號及福衛七號發射示意圖。(國研院提供)4、福衛七號6顆衛星如何從剛發射的720公里高空調整到550公里工作軌道?為何要花19個月?衛星運行速度會影響到高度的升降。高度720公里的衛星,以和運行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噴射,使衛星減速,就會造成衛星軌道下降。當福衛七號第一枚衛星被調降到550公里的任務軌道高度後,它所運行的軌道面會因地球扁圓型重力場的影響,與停留在720公里衛星運行的軌道面每天產生約0.55度的軌道面飄移現象。108天後,第一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就會分開約60度。接著,第二枚衛星開始從720公里高調降到550公里高的軌道,108天後,第二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也分開約60度,此時第一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已經分開了約120度。如此依序將第三、四、五、六枚衛星從720公里的軌道高度調降到550公里的軌道高度,從第一枚衛星開始調降軌道高度開始到第六枚衛星調降軌道高度結束止,共花108x5=540天,加上衛星發射後的前四週還在進行健康檢查,總共約需19個月,此時,第一枚550公里的衛星軌道面與第二、三、四、五、六枚550公里的衛星軌道面,已經分別分開了60、120、180、240、300度,就完成了六枚衛星的星系佈署。5、為何福衛五號高度是720公里,福衛七號卻是550公里?福衛五號是遙測衛星,選擇72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就是衛星的軌道面永遠以相同的角度面對太陽,這樣子衛星每次都是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地球同一地點的上空,因此可以達成兩日再訪的目標。福衛七號的目標是搜集均勻分佈在中低緯度的大氣資料。福衛七號的6枚衛星會分別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其任務軌道在500~850公里之間皆可達成任務目標。6、福衛七號三個酬載任務及其作用方式為何?(1)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收器(TGRS):TGRS接收全球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衛星(包括GPS和GLONASS)所發射出的無線電波,電波經過電離層與大氣層時會產生折射效應,分析這些折射訊號即可以得到大氣層中溫度、壓力、水氣以及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資料。(2)離子速度儀(IVM):沿著衛星軌道實際量測電離層的離子資料,藉由改變探測器表面電位能,及計算後端電流板所收集的離子入射角,計算出離子的速度。(3)無線射頻信標儀(RF Beacon):電離層是無線電訊號傳輸必經的介質,台灣上空是電離層的不穩定區,科學團隊在亞太地區設置多個地面站,接收RF Beacon所發射的電磁波,即可分析出台灣上空的電離層結構。7、為何沒有福衛四號跟六號?福衛四號於發展福衛五號前,太空中心規劃參與歐洲Rapideye計畫,共同發展6.5米遙測衛星星系。因各國輸出許可限制,無法自國外取得遙測照相機,故調整發展策略,改為自主發展福衛五號。至於福衛六號則是因為2008年,太空中心原規劃發展小型發射載具及其發射入軌驗證衛星(福衛六號),後因小型發射載具計畫取消,福衛六號也跟著中止。 福衛七號系列報導 系列1/台美合作全球矚目 太空最準溫度計2.0將升空系列2/台灣太空科技扎根30年 未來1年1衛星發射 原始連結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經過台灣上空 福衛五號捕捉歷史一刻台灣扎根30年 未來1年1衛星發射首度自主研發關鍵操控系統 福七將升空幕後英雄 劉小菁:女性打破職場天花板福五正式商轉 影像銷售目標700萬______________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主要衛星星系「麥哲倫星雲」,似乎會與銀河系內的黑暗物質(dark matter)互動,在銀盤上製造出神秘的星系彎曲(warp)。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學教授布里玆及其研究團隊,根據氫氣噴發現象勾勒出新的銀河系地圖,並首次據此繪製出星系彎曲,進行詳細分析。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要介紹這款超優質好物

HAMAKUA 夏威夷豆-紅番椒味(128g)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美合作的福衛七號衛星將於台灣時間6月25日中午發射升空,但什麼是掩星技術?為何要花19個月才能提供資料?國家實驗研究院也整理了相關問題,這裡一次解答!1、福衛七號是用掩星技術增進氣象預報準確度,何謂掩星技術?全球定位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訊號經過大氣層時,會因為穿透不同溫度、壓力或濕度的空氣層,而產生轉向、變慢、減弱等現象。只要分析福衛三號和七號接收到的訊號特性,就能反過來推出地球上空的溫度、氣壓、濕度或電子密度等數據。 掩星技術示意圖。(國研院提供)2、福衛二號及五號是遙測衛星,福衛三號及七號是氣象衛星,其任務差異為何?為何福衛二號、五號只要一顆,福衛三號、七號卻要六顆?福衛二號、五號是光學遙測衛星,可以對地表進行取像,福衛三號、七號則是透過掩星技術得到大氣資料,提供氣象預報使用。過去高性能遙測衛星價格昂貴,而且除了部分國防或是災害對影像資料有即時性需求外,許多取像對時間的要求並不急迫,因此一顆衛星足以滿足任務需要。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遙測衛星的價格逐漸下降,所以有許多商業衛星遙測公司提出大規模衛星星系部署的計畫,未來遙測衛星可以對同一地區每日多次再訪,也開啟了新型態的衛星影像應用。未來台灣遙測衛星也將會採取多顆星系部署的方向來發展。至於氣象衛星,顆數越多,所獲取的全球大氣資料就越多、越均勻,有助於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然而衛星計畫需考量預算、研製時程、資料數、資料均勻度以及衛星星系部署時程等,經由擇優分析,最後選擇6顆作為福衛七號星系的衛星數。福衛七號掩星點示意圖。(國研院提供)3、為何福衛五號在加州發射、福衛七號卻在佛州發射?福衛五號是太陽同步軌道的遙測衛星,軌道傾角是98.28度。由美國西岸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南偏西發射,可以達到98.28度的軌道傾角,而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會落入海中,不會危及空軍基地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福衛七號的軌道傾角是24度,搭配GPS和GLONASS可蒐集南北緯50度內的掩星資料。由美國東岸佛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向東偏南發射,可以達到24度的軌道傾角,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將落入海中,不會危及附近居民人身安全。 福衛五號及福衛七號發射示意圖。(國研院提供)4、福衛七號6顆衛星如何從剛發射的720公里高空調整到550公里工作軌道?為何要花19個月?衛星運行速度會影響到高度的升降。高度720公里的衛星,以和運行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噴射,使衛星減速,就會造成衛星軌道下降。當福衛七號第一枚衛星被調降到550公里的任務軌道高度後,它所運行的軌道面會因地球扁圓型重力場的影響,與停留在720公里衛星運行的軌道面每天產生約0.55度的軌道面飄移現象。108天後,第一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就會分開約60度。接著,第二枚衛星開始從720公里高調降到550公里高的軌道,108天後,第二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也分開約60度,此時第一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已經分開了約120度。如此依序將第三、四、五、六枚衛星從720公里的軌道高度調降到550公里的軌道高度,從第一枚衛星開始調降軌道高度開始到第六枚衛星調降軌道高度結束止,共花108x5=540天,加上衛星發射後的前四週還在進行健康檢查,總共約需19個月,此時,第一枚550公里的衛星軌道面與第二、三、四、五、六枚550公里的衛星軌道面,已經分別分開了60、120、180、240、300度,就完成了六枚衛星的星系佈署。5、為何福衛五號高度是720公里,福衛七號卻是550公里?福衛五號是遙測衛星,選擇72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就是衛星的軌道面永遠以相同的角度面對太陽,這樣子衛星每次都是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地球同一地點的上空,因此可以達成兩日再訪的目標。福衛七號的目標是搜集均勻分佈在中低緯度的大氣資料。福衛七號的6枚衛星會分別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其任務軌道在500~850公里之間皆可達成任務目標。6、福衛七號三個酬載任務及其作用方式為何?(1)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收器(TGRS):TGRS接收全球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衛星(包括GPS和GLONASS)所發射出的無線電波,電波經過電離層與大氣層時會產生折射效應,分析這些折射訊號即可以得到大氣層中溫度、壓力、水氣以及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資料。(2)離子速度儀(IVM):沿著衛星軌道實際量測電離層的離子資料,藉由改變探測器表面電位能,及計算後端電流板所收集的離子入射角,計算出離子的速度。(3)無線射頻信標儀(RF Beacon):電離層是無線電訊號傳輸必經的介質,台灣上空是電離層的不穩定區,科學團隊在亞太地區設置多個地面站,接收RF Beacon所發射的電磁波,即可分析出台灣上空的電離層結構。7、為何沒有福衛四號跟六號?福衛四號於發展福衛五號前,太空中心規劃參與歐洲Rapideye計畫,共同發展6.5米遙測衛星星系。因各國輸出許可限制,無法自國外取得遙測照相機,故調整發展策略,改為自主發展福衛五號。至於福衛六號則是因為2008年,太空中心原規劃發展小型發射載具及其發射入軌驗證衛星(福衛六號),後因小型發射載具計畫取消,福衛六號也跟著中止。 福衛七號系列報導  系列1/台美合作全球矚目 太空最準溫度計2.0將升空 系列2/台灣太空科技扎根30年 未來1年1衛星發射  原始連結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美合作的福衛七號衛星將於台灣時間6月25日中午發射升空,但什麼是掩星技術?為何要花19個月才能提供資料?國家實驗研究院也整理了相關問題,這裡一次解答!1、福衛七號是用掩星技術增進氣象預報準確度,何謂掩星技術?全球定位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訊號經過大氣層時,會因為穿透不同溫度、壓力或濕度的空氣層,而產生轉向、變慢、減弱等現象。只要分析福衛三號和七號接收到的訊號特性,就能反過來推出地球上空的溫度、氣壓、濕度或電子密度等數據。掩星技術示意圖。(國研院提供)2、福衛二號及五號是遙測衛星,福衛三號及七號是氣象衛星,其任務差異為何?為何福衛二號、五號只要一顆,福衛三號、七號卻要六顆?福衛二號、五號是光學遙測衛星,可以對地表進行取像,福衛三號、七號則是透過掩星技術得到大氣資料,提供氣象預報使用。過去高性能遙測衛星價格昂貴,而且除了部分國防或是災害對影像資料有即時性需求外,許多取像對時間的要求並不急迫,因此一顆衛星足以滿足任務需要。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遙測衛星的價格逐漸下降,所以有許多商業衛星遙測公司提出大規模衛星星系部署的計畫,未來遙測衛星可以對同一地區每日多次再訪,也開啟了新型態的衛星影像應用。未來台灣遙測衛星也將會採取多顆星系部署的方向來發展。至於氣象衛星,顆數越多,所獲取的全球大氣資料就越多、越均勻,有助於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然而衛星計畫需考量預算、研製時程、資料數、資料均勻度以及衛星星系部署時程等,經由擇優分析,最後選擇6顆作為福衛七號星系的衛星數。福衛七號掩星點示意圖。(國研院提供)3、為何福衛五號在加州發射、福衛七號卻在佛州發射?福衛五號是太陽同步軌道的遙測衛星,軌道傾角是98.28度。由美國西岸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南偏西發射,可以達到98.28度的軌道傾角,而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會落入海中,不會危及空軍基地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福衛七號的軌道傾角是24度,搭配GPS和GLONASS可蒐集南北緯50度內的掩星資料。由美國東岸佛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向東偏南發射,可以達到24度的軌道傾角,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將落入海中,不會危及附近居民人身安全。福衛五號及福衛七號發射示意圖。(國研院提供)4、福衛七號6顆衛星如何從剛發射的720公里高空調整到550公里工作軌道?為何要花19個月?衛星運行速度會影響到高度的升降。高度720公里的衛星,以和運行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噴射,使衛星減速,就會造成衛星軌道下降。當福衛七號第一枚衛星被調降到550公里的任務軌道高度後,它所運行的軌道面會因地球扁圓型重力場的影響,與停留在720公里衛星運行的軌道面每天產生約0.55度的軌道面飄移現象。108天後,第一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就會分開約60度。接著,第二枚衛星開始從720公里高調降到550公里高的軌道,108天後,第二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也分開約60度,此時第一枚55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與720公里高的衛星軌道面,已經分開了約120度。如此依序將第三、四、五、六枚衛星從720公里的軌道高度調降到550公里的軌道高度,從第一枚衛星開始調降軌道高度開始到第六枚衛星調降軌道高度結束止,共花108x5=540天,加上衛星發射後的前四週還在進行健康檢查,總共約需19個月,此時,第一枚550公里的衛星軌道面與第二、三、四、五、六枚550公里的衛星軌道面,已經分別分開了60、120、180、240、300度,就完成了六枚衛星的星系佈署。5、為何福衛五號高度是720公里,福衛七號卻是550公里?福衛五號是遙測衛星,選擇72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就是衛星的軌道面永遠以相同的角度面對太陽,這樣子衛星每次都是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地球同一地點的上空,因此可以達成兩日再訪的目標。福衛七號的目標是搜集均勻分佈在中低緯度的大氣資料。福衛七號的6枚衛星會分別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其任務軌道在500~850公里之間皆可達成任務目標。6、福衛七號三個酬載任務及其作用方式為何?(1)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收器(TGRS):TGRS接收全球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衛星(包括GPS和GLONASS)所發射出的無線電波,電波經過電離層與大氣層時會產生折射效應,分析這些折射訊號即可以得到大氣層中溫度、壓力、水氣以及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資料。(2)離子速度儀(IVM):沿著衛星軌道實際量測電離層的離子資料,藉由改變探測器表面電位能,及計算後端電流板所收集的離子入射角,計算出離子的速度。(3)無線射頻信標儀(RF Beacon):電離層是無線電訊號傳輸必經的介質,台灣上空是電離層的不穩定區,科學團隊在亞太地區設置多個地面站,接收RF Beacon所發射的電磁波,即可分析出台灣上空的電離層結構。7、為何沒有福衛四號跟六號?福衛四號於發展福衛五號前,太空中心規劃參與歐洲Rapideye計畫,共同發展6.5米遙測衛星星系。因各國輸出許可限制,無法自國外取得遙測照相機,故調整發展策略,改為自主發展福衛五號。至於福衛六號則是因為2008年,太空中心原規劃發展小型發射載具及其發射入軌驗證衛星(福衛六號),後因小型發射載具計畫取消,福衛六號也跟著中止。 福衛七號系列報導 系列1/台美合作全球矚目 太空最準溫度計2.0將升空系列2/台灣太空科技扎根30年 未來1年1衛星發射 原始連結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經過台灣上空 福衛五號捕捉歷史一刻台灣扎根30年 未來1年1衛星發射首度自主研發關鍵操控系統 福七將升空幕後英雄 劉小菁:女性打破職場天花板福五正式商轉 影像銷售目標700萬______________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瓦語翻譯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成福衛七號衛星操控系統100%自主研發 https://bit.ly/2FGSN6u 太空產業是國家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積極發展自主衛星相關科技,以助台灣進軍國際太空產業行列。 國研院太空中心繼成功開發衛星電腦、影像處理系統及光學遙測酬載後,又完成多衛星操控系統XPSOC(Cross-Platform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及衛星排程等系統,建立台灣在衛星操作與控制的技術能力。這些系統經過去一年多的驗證,已確認能百分之百支援福衛七號星系任務操作。 自從福衛七號於2019年6月2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由Space X公司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搭載升空,國研院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順利地經由澳洲達爾文站及台灣站陸續與6枚衛星取得通訊,自主發展的衛星操控系統XPSOC從此肩負了福衛七號星系的操控任務。歷經14個月的飛行操作,福衛七號與地面通訊超過30,000次,地面收集的科學資料更已超過200萬筆,並順利完成前4枚衛星的軌道佈署,顯現自主衛星操控系統XPSOC的優越性。 衛星操控中心是衛星計畫地面部門的核心,其操作功能由數個大型軟體系統(包括多衛星操控系統XPSOC、衛星排程系統、衛星趨勢分析系統及衛星資料服務系統等)整合而成。要將整體衛星操控系統自主化,除須具備衛星任務操作的實務經驗外,更須了解衛星次系統的設計原理及核心技術,以便將相關技術實現為系統程式。 過去,國研院太空中心執行的福衛一號到五號衛星計畫,均嘗試對於部分功能建立自主技術,其比例依不同計畫約占30%到50%,但主要系統仍仰賴國外廠商提供。 為完全掌握相關重要關鍵技術,國研院太空中心自2009年起以所累積的實際衛星操控經驗,結合國內中鼎集團和新鼎系統公司的資訊技術能量,展開自主衛星操控系統的開發。開發過程中,為確保系統功能,特別將該系統部分衛星操作功能,先行於福衛五號操作任務中進行驗證改良,而後再針對福衛七號任務之功能需求,持續精進。經過數百次測試及調整,終於完成具商業級功能的衛星操控系統產品。 此100%自製的衛星操控系統,經過福衛七號衛星操控的驗證,已可完全取代外商公司所提供的系統。相較於外商公司的系統,自主衛星操控系統不僅可大幅降低建置及維護費用,更讓每個衛星任務的開發時間可縮短至1年以內。該系統可支援多衛星星系操作,除可供福衛七號衛星任務操作之用,也為支援其他衛星計畫奠定基礎。 後續各主要衛星任務計畫的地面系統,太空中心皆會以本系統作為操控系統發展平台,進行更新與升級。所發展的衛星操控系統的核心技術與商業級產品,更將透過技轉或產研合作的模式,以台灣資通訊產業的優勢,爭取全球衛星地面操控的商機,達成科技部所賦予推動國內太空產業發展的使命。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後,昨天核定第一份公文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科技部說,此計畫從2019年至2028年共10年,將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守護台灣,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預計投入新台幣251億元。 科技部表示,這項計畫中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及「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搭載遙測酬載及各種國內自製的不同科學酬載,兩者解析度優於2017年發射之福衛五號的兩米解析度。 這一系列衛星將搭配福衛五號,提供台灣每日多次再訪高解析度以及多元的衛星影像與資料,快速監測國土安全與環境變遷,滿足國土測繪與農林單位需求。 至於「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特色是可於夜間或有雲的天氣取像而不受天候影響,監測森林濫墾濫伐、地層下陷、地表變形,並於重大天災發生提供即時影像。


nishanwp6at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