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暗物質本質新理論解釋了星系中的神秘缺陷]*
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有關暗物質性質的新理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距地球約6500萬光年的一對星系中幾乎不含神秘物質。

暗物質是不發光的,無法直接看到。認為它構成了宇宙中85%的物質,其本質尚不為人所知。與普通物質不同,它不吸收、反射或發光,因此很難檢測。
流行的暗物質理論(稱為冷暗物質或CDM)假定除引力外,暗物質粒子無碰撞。第二種新理論稱為自相互作用暗物質或SIDM,提出了通過新的暗力自相互作用的暗物質粒子。兩種理論都解釋宇宙整體結構如何出現,但它們預測了星系內部區域的暗物質分布不同。SIDM建議暗物質粒子在星系的內部暈圈中(靠近中心)強烈碰撞。
通常,可見的星系由一個看不見的暗物質光環所占據,該暗物質是一個圍繞球團並通過引力保持在一起的,形狀像球狀濃縮物質團。然而,最近對兩個超擴散星系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的觀察表明,這對星系含有的(如果有的話)暗物質非常少,這對物理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提出了挑戰。天體觀測表明,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可能是NGC1052的衛星星系。
圖註:於海波(Hai-Bo Yu)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在暗物質的粒子特性方面具有專業知識。
「通常認為,暗物質在星系系中占主導地位。」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UCR)物理與天文學副教授於海波(Yu
Hai-Bo Yu)表示,「對NGC
1052-DF2和-DF4的觀察表明,它們的暗物質與恆星質量之比約為1,比預期的低300倍。為了解決這一差異,我們認為DF2和DF4暈可能通過與大規模NGC
1052星系的潮汐相互作用而失去了大部分質量。」
由UCR領導的小組使用模擬,通過NGC1052的潮汐剝離(通過銀河潮汐力剝離物質)再現了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的特性。由於衛星星系無法利用自身的引力固定剝離的質量,因此有效地將其添加到NGC 1052的質量中。
研究人員同時考慮了CDM和SIDM方案。他們的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表明SIDM形成了暗物質缺乏的星系,例如NGC
1052-DF2和-DF4遠比CDM更有利,因為內部暈圈的潮汐質量損失更顯着,而恆星分布更在SIDM中擴散。
該研究論文已被該雜誌選為「編輯建議」,該榮譽是每周只有少數論文能夠促進跨領域閱讀。
于海波解釋說,CDM和SIDM暈圈中都可能發生潮汐質量損失。在CDM中,內部光暈結構是「硬」的並且對潮汐剝離具有彈性,這使得典型的CDM光暈很難在潮汐場中失去足夠的內部質量,來適應NGC
1052-DF2和-DF4的觀測。相比之下,在SIDM中,暗物質的自相互作用,可能會將暗物質粒子從內部推向外部區域,從而使內部光暈「更蓬鬆」,並相應地增加了潮汐質量損失。此外,恆星分布變得更加分散。
于海波說:「即使在潮汐演化之後,典型的CDM暈在內部區域仍然過大。」
接下來,研究小組將對NGC 1052系統進行更全面的研究,並探索新發現的具有新穎性質的星系,以更好地了解暗物質的性質。---(科技領航人)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u1819/post/1380409554
離婚證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