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97)
- Nov 15 Mon 2021 12:29
銀河偷走了這些恆星還是把它們踢出銀河系呢?@陀彌天紫竹林寺*彌勒天使團
- Nov 13 Sat 2021 03:14
[新聞]完成福衛七號衛星操控系統100%自主研發-看板Tech_Job-…
完成福衛七號衛星操控系統100%自主研發 https://bit.ly/2FGSN6u 太空產業是國家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積極發展自主衛星相關科技,以助台灣進軍國際太空產業行列。 國研院太空中心繼成功開發衛星電腦、影像處理系統及光學遙測酬載後,又完成多衛星操控系統XPSOC(Cross-Platform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及衛星排程等系統,建立台灣在衛星操作與控制的技術能力。這些系統經過去一年多的驗證,已確認能百分之百支援福衛七號星系任務操作。 自從福衛七號於2019年6月2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由Space X公司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搭載升空,國研院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順利地經由澳洲達爾文站及台灣站陸續與6枚衛星取得通訊,自主發展的衛星操控系統XPSOC從此肩負了福衛七號星系的操控任務。歷經14個月的飛行操作,福衛七號與地面通訊超過30,000次,地面收集的科學資料更已超過200萬筆,並順利完成前4枚衛星的軌道佈署,顯現自主衛星操控系統XPSOC的優越性。 衛星操控中心是衛星計畫地面部門的核心,其操作功能由數個大型軟體系統(包括多衛星操控系統XPSOC、衛星排程系統、衛星趨勢分析系統及衛星資料服務系統等)整合而成。要將整體衛星操控系統自主化,除須具備衛星任務操作的實務經驗外,更須了解衛星次系統的設計原理及核心技術,以便將相關技術實現為系統程式。 過去,國研院太空中心執行的福衛一號到五號衛星計畫,均嘗試對於部分功能建立自主技術,其比例依不同計畫約占30%到50%,但主要系統仍仰賴國外廠商提供。 為完全掌握相關重要關鍵技術,國研院太空中心自2009年起以所累積的實際衛星操控經驗,結合國內中鼎集團和新鼎系統公司的資訊技術能量,展開自主衛星操控系統的開發。開發過程中,為確保系統功能,特別將該系統部分衛星操作功能,先行於福衛五號操作任務中進行驗證改良,而後再針對福衛七號任務之功能需求,持續精進。經過數百次測試及調整,終於完成具商業級功能的衛星操控系統產品。 此100%自製的衛星操控系統,經過福衛七號衛星操控的驗證,已可完全取代外商公司所提供的系統。相較於外商公司的系統,自主衛星操控系統不僅可大幅降低建置及維護費用,更讓每個衛星任務的開發時間可縮短至1年以內。該系統可支援多衛星星系操作,除可供福衛七號衛星任務操作之用,也為支援其他衛星計畫奠定基礎。 後續各主要衛星任務計畫的地面系統,太空中心皆會以本系統作為操控系統發展平台,進行更新與升級。所發展的衛星操控系統的核心技術與商業級產品,更將透過技轉或產研合作的模式,以台灣資通訊產業的優勢,爭取全球衛星地面操控的商機,達成科技部所賦予推動國內太空產業發展的使命。
- Nov 11 Thu 2021 01:38
蘇揆首份核定公文第三期太空計畫
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後,昨天核定第一份公文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科技部說,此計畫從2019年至2028年共10年,將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守護台灣,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預計投入新台幣251億元。 科技部表示,這項計畫中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及「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搭載遙測酬載及各種國內自製的不同科學酬載,兩者解析度優於2017年發射之福衛五號的兩米解析度。 這一系列衛星將搭配福衛五號,提供台灣每日多次再訪高解析度以及多元的衛星影像與資料,快速監測國土安全與環境變遷,滿足國土測繪與農林單位需求。 至於「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特色是可於夜間或有雲的天氣取像而不受天候影響,監測森林濫墾濫伐、地層下陷、地表變形,並於重大天災發生提供即時影像。
- Nov 09 Tue 2021 20:32
恆星育嬰室--NGC346-taofanlin的網誌-udn部落格
- Nov 06 Sat 2021 03:21
《國際產業》一天發射60衛星Starlink預購訂單突破50萬筆
【時報-台北電】航太科技公司SpaceX在4日「星戰日」當天一口氣發射60枚人造衛星,讓正在測試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人造衛星總數突破1,500枚。SpaceX也宣布星鏈至今收到的預購訂單量突破50萬筆。
SpaceX營運工程師巴拉德瓦(Siva Bharadvaj)在4日發射任務線上直播中表示:「星鏈至今已收到超過50萬筆支付訂金的預購訂單。」
- Nov 04 Thu 2021 03:54
2754.小麥哲倫星系內的NGC 346
- Oct 31 Sun 2021 06:29
這種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的主宰,沒有它我們將不復存在!-傳遞幸…
輕文藝,童趣,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BIR自然棉麻品牌童裝
- Oct 29 Fri 2021 15:58
約翰山天文臺登高望遠-CJ-image‧CJ意象館-udn部落格
坎特伯雷大學約翰山天文臺(Mount John University Ovservatory,簡稱MJUO ),位於紐西蘭南島蒂卡波湖(Lake Tekapo)湖畔的約翰山(Mt. John)山頂,海拔1029 公尺,創立於1965 年, 天文臺是由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經營管理,並與日本名古屋大學合作,這裡一共設有5個大型的望遠鏡,包括直徑1.8 公尺的天文望遠鏡,是紐西蘭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 Oct 29 Fri 2021 00:27
馬斯克:星鏈用戶1年上看50萬、最多投資300億美元-雙極化喇叭…
- Oct 27 Wed 2021 08:32
馬斯克:星鏈用戶1年上看50萬、最多投資300億美元
- Oct 27 Wed 2021 06:29
第三期太空計畫251億發展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15日電)行政院核定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251億元。科技部表示,包括發展不受天候影響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持續精進太空技術,帶動產業發展。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後核定的第一份公文是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第一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自1991年起開始執行至2005年,主要是建立太空科技基礎設施與培育太空科技人才,並完成福衛一號科學衛星、福衛二號遙測衛星及福衛三號氣象衛星任務。
- Oct 26 Tue 2021 15:46
宇宙大爆炸後出現的第一批衛星星系在哪兒?科學家在“後院”觀察…
- Oct 26 Tue 2021 04:51
穆斯克送暖台廠搶進太空商機
工商時報【王賜麟╱台北報導】 「低軌衛星」成為全球太空領域的新顯學,包含全球首富、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特斯拉的穆斯克(Elon Musk)和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等科技大咖都爭相投入。 其中,穆斯克旗下的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看中台灣科技業靈活多樣產業鏈,近期將與科技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就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台灣通訊、電子、精密機械等打入SpaceX供應鏈。 在台廠當中,PCB族群、專攻利基型銅箔基板的騰輝-KY(6672)算是極少數已經吃到太空商機的電子業者。由於太空產業最重要的切入門檻,就是要有之前的實績,而新進業者的最大問題就是爭取不到第一筆訂單。但對於騰輝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已經打入了太空產業的供應鏈當中。 騰輝目前已是歐洲航天局伽利略衛星計畫雅利安納火箭認可的合格供應商,並藉此爭取其他廠商訂單,而高階國防航太PI基板材料,將是公司未來主要的發展動能之一。 另外,亦有法人報告指稱,SpaceX的衛星通訊計畫Starlink商業化在即,台光電、華通是最受惠的台系關鍵供應商。至於提供小型衛星地面站功率放大器的穩懋、微波高頻元件的昇達科,也都能吃到太空商機。 根據歐洲諮詢公司Euroconsult在2018年8月發布的報告指顯示,2018年至2027年,將有220億美元的低軌衛星製造市場及160億美元的衛星發射市場,將創造將近380億美元商機。另外,若要維持上述期間所發射的衛星系統正常運作,每年需要重覆製造的衛星相關設備商機約在40億美元左右。 TPCA表示,過去高軌道衛星使用壽命長(約15年)且軌道資源缺乏,因此需求相對較少,再加上每顆衛星研發時間長,對於零組件/次系統廠商來說,投入意願普遍不高。如今,低軌衛星星系化的趨勢將使得衛星朝向「大量製造」的方向發展,再加上使用壽命縮短至5年,有助於提供供應商每年穩定訂單需求,對於台灣電路板廠商而言,將創造兼具高毛利且偏向以往慣以量產型態的新興市場。 TPCA指出,衛星產業重視可靠度與成功經驗,新進業者若無第一次的飛行經驗,將不易說服國外衛星製造商。因此,若由太空中心打造衛星系統,藉由採用國產零組件/次系統協助國內業者取得太空場域驗證經驗,長期來說有助於扶植國內衛星產業鏈之能量。
- Oct 24 Sun 2021 12:50
銀河偷走了這些恆星還是把它們踢出銀河系呢?@陀彌天山紫竹林…
- Oct 24 Sun 2021 09:50
「福七」明升空開拓太空產業新契機
記者王明達/綜合報導
福衛七號將於明日(臺北時間)發射升空,接棒在太空服役已逾13年的福衛三號。福七配備全新一代太空天氣即時監測與預報系統,蒐集的資料量將是現役福三的3到4倍,大幅提升氣象預報準確度達10%,成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同時可預測GPS定位偏移程度,有助自駕車未來發展。順利升空後,將正式開創臺灣太空產業新契機。
- Oct 23 Sat 2021 16:16
《國際產業》星鏈衛星網路用戶突破1萬人
【時報-台北電】航太科技公司SpaceX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自去年底開放公測至今才過3個多月,用戶量已突破1萬人。SpaceX為了加速拓展Starlink服務,請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核准星鏈成為合格電信業者(ETC)。
SpaceX近日提交FCC的文件指出,星鏈在美國及海外地區的用戶量已超過1萬人,證明「星鏈不再是理論或實驗」,現實中正快速展開公測計畫。
- Oct 23 Sat 2021 07:39
第三期太空計畫251億發展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行政院核定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預計投入新臺幣251億元,由科技部負責執行,自2019年起至2028年止共10年,主要將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守護臺灣,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